October 21, 2022

《生命之书:365天的静心冥想》书摘

导言 你就是这本《生命之书》

1981年他曾经说过:“我们就像朋友一样,在某个晴朗的日子里坐在公园里谈人生,谈内心的问题,探究存在的本质,并且严肃地问自己,人生为什么困难重重?为什么我们高度发展的心智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毫无意义?一切都好像只是为了生存似的?每天的生活为什么会变成一种折磨?也许我们会上教堂、追随一些政治或宗教领袖,但日常生活总是充满着扰动;虽然某些时刻也会出现短暂的喜悦或快乐,但生活始终布满着乌云。你和讲者是本着朋友的情谊来探讨这些问题的,因此彼此的心中有关怀,有诚挚的情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有没有可能活在没有烦恼的状态里。”

一月 聆听·学习·权威·自我认识

你知道,摧毁就是一种创造。我们必须摧毁的不是建筑物、社会体制或经济制度,而是表层意识和潜意识底端的防卫倾向,以及被合理化的各种对安全感的需求。我们必须拆解掉这一切,让自己变得不设防,因为只有不设防的心才能付出爱与温暖,然后才能了解野心和权威倾向是怎么一回事。

二月 变成·信仰·行动·善与恶

目前的危机是格外严重的,因为它涉及的是无法摆脱的固着观念。我们为了观念的不同而争执不休,为了谋杀找尽各种合理化的借口。世上的每个角落都有人在为谋杀的行为找借口,甚至视其为一种正义的手段,这是一种史无前例的现象。以前的人还能单纯地承认邪恶就是邪恶,谋杀就是谋杀,但现在谋杀已经成了一种高尚的手段。不论是谋杀一个人或一群人,都有合理的借口,因为谋杀者或背后的集团把谋杀当成是一种对人类有益的手段。

三月 依赖·执著·关系·恐惧

一个总想依赖的心是不可能自由的。你会发现只有自由的心才是谦和的,一个谦和而自由的心才有能力学习。学习是一件非凡的事——只是学习而不累积知识。我们一般所谓的知识是很容易获得的。那样的学习方式仍然是从已知进入已知,但真正的学习却是从已知进入未知。

我们都经历过巨大的孤独感。当书籍、宗教信仰或其他的事物全都消失时,我们往往会体验到内心的空虚和孤独。大部分的人都无法面对这份空虚和孤独,所以总想逃离它。我们会逃到关系里,因为我们无法忍受独处的痛苦。我们必须不断地谈这个谈那个,讨论艺术和文化,阅读书籍或听广播。但总有一天我们会面临这股巨大的自我孤立感。

但如果总是在关系之中寻找安全感,便是在助长幻觉——其实关系最有趣的部分就在于它的不安全和无法掌控。

恐惧会找到各式各样的逃避管道,最常见的就是认同,对不对?认同国家、社会或是某种观念。你有没有观察过自己在看游行时的反应是什么?譬如阅兵大典的游行、宗教的巡行活动,或是自己的国家面临被侵略的危险。那时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那时你一定会认同你的国家、某个人或某种意识形态,其他时候你可能认同的是孩子、妻子或某种形式的行动。认同就是一种忘我的活动。只要自我感还存在,我们一定会意识到痛苦、挣扎和恐惧。但若是认同了某个更伟大、更有价值的东西,譬如美、实相、信仰或知识,就能暂时脱离自己,对不对?谈论国家大事,就能暂时忘掉自己,不是吗?谈论上帝,也能忘掉自己。认同我的家庭、某个团体、某个政党或某种意识形态,都可以暂时避开自己。现在我们是不是已经知道恐惧是什么了?它最不能接受的就是眼前的真相,因此我们首先必须了解“接受”是什么意思。接受指的并不是刻意去接纳什么,只有当我们认不清眼前的真相时,才会要求自己去接纳某个东西。因此恐惧就是不接受眼前的真相。

四月 欲望·婚姻·性·热情

因此问题并不在于性,而是在如何解脱自我感。你可能已经尝过自我消失的滋味,即使是几秒钟或一天的时间,也足以使你了解自我一旦出现,冲突、不幸和挣扎立刻会产生,所以我们才会不断地渴求更多的忘我经验。

生活里有那么多的事需要注意,你却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性这件事上。为什么你的心会被它完全占据?因为它就是最大的逃避方式,不是吗?在性行为中你可以完全忘我,你可以在其中暂时忘掉自己,别的事都无法让你进入这种状态。别的事只会强化你的自我感,譬如你的事业、你的信仰、你的神、你的政治和经济活动、你的娱乐、你的社交活动、你的党派之分,这一切全都在强化你的自我。

性固然是我们必须探索的问题,但最主要的是:我们为什么会把人生变成一种烦恼?工作、性、赚钱、思想、感觉、经验,这所有的事情里面都有烦恼,为什么?是不是因为我们总是从某个特定的观点去想事情?我们总是从自我中心的角度去想事情,因此我们的思想范围十分有限,也十分肤浅。但人生并不是肤浅的,它会要求我们深入地去经验一切。

若是有爱,问题就好解决了;若是没有爱,问题会变得十分复杂。一个人如果爱他的妻小,永远不会从权利、义务的角度来看事情。先生,请检查一下你自己的心。我知道你可能会一笑置之,你会认为妻子不该分享你的权利、你的财物,她拥有的东西可能还不及你的一半多。因为你认为女人只是一个次等的、满足你性欲的东西,所以才会发明权利、义务这类的字眼;当女人反叛时,你就用这些观念来框住她。只有一个腐败的社会才会不断地强调这些观念。检查一下你的心念,你会发现自己的心中根本没有爱。

我指的并不是性行为本身,而是人们对性所抱持的观念、意象及其中的快感——这种延续不断的想法就是一种能量上的耗损。不论是否定性欲、宣示戒除淫欲或是不断地意淫,都是一种能量上的耗损。

五月 智慧·感觉·语言·局限

我很确定你们都是从“必须怎么样”和“不能怎么样”的环境里长大的,因此你们的思想和感觉已经遭到破坏,你们已经被各种体系、方法和老师所捆绑。试着将那些“必须怎么样”或“不能怎么样”的想法都放掉。但这并不意味你该放任自己,而是去觉察心中的“应该”或“不应该”。然后智慧就会像清晨绽放的花朵一样开始运作起来。

对大部分的人而言,深刻地、强烈地、洞穿地去感觉眼前的事物,是很困难的事,因为我们的烦恼实在太多了。无论什么事都可能被我们弄成一种烦恼。

爱跟情绪或感觉是截然不同的,思想的领域里不可能有爱,而情绪和感觉就是从思想中产生的。爱如同无烟的火焰一般,永远清新、喜悦而富有创造性。这样的爱对关系和社会而言是具有威胁性的,因此思想必须介入,把爱变成一种合法的东西,让它脱离危险,然后那份爱就不见了。你知不知道当你爱某个人时,你同时也爱着全人类?你知不知道爱全人类有多么危险?因为这样的爱是没有国籍、没有屏障的。它不会渴求权力与地位,在它的眼里一切事物都有其价值。这样的人对社会来说是具有威胁性的。

我认为心若是有能力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觉知,就能办到这件事。觉知是最困难的一件事,因为我们总是卡在眼前的问题里,而且想立刻找到答案,所以我们的人生才会这么肤浅。虽然你和精神分析师晤谈,阅读各种书籍,获取各种知识,参加教堂的礼拜活动,或是到寺庙里静坐练习,我们的人生仍旧是肤浅的,因为我们不知道该如何深入地洞察。若想了解深入洞察的方式是什么,就必须去觉察我们的思想和感觉,而不带有任何谴责或比较。亲自去实验,你就会知道这件事有多么困难了,因为我们所有的训练都带着谴责、赞同或比较。

六月 能量·觉知·无拣择的觉察·暴力

大部分的人都活在矛盾冲突里,包括内在与外在。矛盾冲突意味着费力……只要感到费力,能量就会耗损。只要心中有矛盾,就会有冲突,冲突一出现,你又会想克服它——另一种形式的抗拒。不过抗拒也会制造出某种形式的能量。

七月 快乐·哀伤·受创·痛苦

大部分的人到底在寻找什么?我们究竟想要什么?每个人似乎都在寻找一份内在的祥和、一种快乐的感觉、一个避难所,因此去弄清楚我们到底在寻找什么,确实是很重要的事。也许我们都在追求快乐及祥和,在一个充满着纠纷、扰动和斗争的世界里,我们都想得到内心的平安。我认为这就是大部分人想要的东西。

九月 智能·思想·知识·心智

假设你从未读过任何一本书——包括宗教经典与心理学的著作,而你必须弄清楚生命的意义是什么,那么该如何着手呢?如果佛陀、基督、所有的大师或宗教组织都不存在,你要怎么开始?首先你必须了解自己的思想过程,对不对?

以往人类的心智是被宗教组织所塑造的,现在政府机构负起了这项任务,它们一直想控制和塑造你的心。表面上看来心智好像在抗拒这些操控的力量,但是在深层的潜意识里,它仍然受制于时间和传统。

十一月 生活·死亡·重生·爱

你要我保证轮回转世是存在的,但这样的说法不可能带来快乐和智慧。借由轮回转世来追寻不朽,基本上是一种自我中心的态度,因此是虚妄不实的。追求不朽只是另一种形式的自我防卫反应,它所抗拒的对象就是生活和智能。这样的渴望只会导致幻觉。因此重点并不在有没有轮回转世,而是要证悟当下的圆满。若想做到这一点,你的心和脑不能一味地护卫自己来对抗生活。

十二月 寂然独立·宗教·上帝·冥想

如果一个人能说出“我不知道”,就代表他的内心已经有了真正的谦卑;里面不再有知识的傲慢,也不再想用知识来证明什么。很少有人能说出“我不知道”这句话,如果能说出口来,所有的恐惧自然会止息下来,因为这么一来记忆的活动就止息了。心不再向已知的领域里探索,不可思议的事就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