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ust 7, 2021

《如何不喜欢一个人》书摘

没看介绍就从Kindle Unlimited借阅了,以为是什么生活鸡汤,结果是反PUA指南(“反”可以不发音)+康复指南。

PART 1 如何识别具有“毒型人格”的恶情人

三十面示警小红旗 >

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对一个健全的成年男(女)人解释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尊重。

他们不主动和你沟通,反而期待你像能读心一样准确猜出他们在想什么。

在你们的关系刚开始的时候,他们会恭维你在心里藏得最深的那些虚妄与脆弱,通过观察和模仿给出你最想听到的反馈。而一旦你上了他们的钩,这些事情马上就会被他们用作针对你的武器。那个人曾经红口白牙地说你是完美的,现在你却不得不卑微地向他们证明你并非一钱不值。

但是我要告诉你这一点:这世界上还是好人多,

小心“秃鹫”

你总会找到那个真诚、谦和并且不会对你唠叨个没完的好人的,他们不会没完没了地试图告诉你他们是谁或者他们能为你做点什么,而是通过源源不断的爱与善意让你自己体会。你永远不需要怀疑他们,因为他们的动机是单纯的。

恒定量

想想你爱的某个人,某个一直能带给你力量而从未让你失望的人。任何能满足这个条件的存在都可以——比如你的母亲、你的某个密友、你的孩子、某位已经过世的亲人,哪怕是你养的猫都行。如果你感觉生活中没有满足这个条件的人也不要失望,你完全可以设想出一位来。想象一种存在于你心中又高于你的力量——这种力量代表着你最为向往的那些品质:比如善良、慈悲以及同理心。它充满了明亮的色彩,为你的心灵带来平静,如同一个温柔的守护灵。好啦,这个想象中的存在就完全可以成为你的“恒定量”。

PART 2 捏造的“灵魂伴侣”

为受害者量身打造的诱导过程

而当你异常走心地享受着这一切时,那个人脑子里想的却只有“还成,这套管用了”。心理变态的恶情人从不展露真情实感。他们只是暗自观察你,像镜子一样映射你的情绪,并假装自己也像你一样在享受这段感情,如同置身九重天外。

只需要几周的时间,你们之间便会建立起一套只属于你们的“内部用语”:比如只有你们才懂的笑话、昵称和一些在你们之间产生共鸣的歌曲。

“我们看世界的方式是一样的,我们的幽默感是一样的,我们都是重视家人、朋友的热心人,我们简直是天生一对儿。”心理变态的恶情人会反复对你强调这几点,他们甚至会直接说出“我们简直就像是同一个人”这样的话来。在调教、驯服他们的目标的过程中,心理变态会进行耐心的观察和模仿。他们从目标身上窃取优秀的品质,并表现得比目标本人要更加优秀——他们不但吸收了其中积极的部分,还回避了这些优秀品质可能带来的情绪负担,因为这一切不过是他们的一场表演,这些夸大了的、映射自他们的对象本身的优良品质也不过只是表面功夫。

作为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你天生就会产生为处于痛苦中或是脆弱的人们提供安慰的倾向。一旦你发现某人的不安全感与你自己的相似,这种想要安慰他人的愿望会越发强烈,因为有着同样困扰的你相信,自己知道如何能让他们感觉好一些。

这里还有一些特别套路的例子:“我和我前任总是吵架,你看咱俩就从来不吵。”“我前任总是打电话查岗或者缠着我聊天,你就没那么缠人。”“我前任总是催着我找工作,还是你理解我。”

重要的话我得多说一遍:那个人说这些话不是为了夸你,而是为了要求你。心理变态往往都暗自给让他们感觉厌烦的情感与特征拉了个清单,而现在他们正拿着这个清单向你灌输这种观念:你最好别试图对我表现出这种情绪,否则你就看着办吧。

在前任问题上,应该明确这么一个底线:任何总是特别恶毒并且特别频繁地谈起自己的前任的人,往好的方面想,至少是没准备好进入下一段情感关系;但是如果往最坏的方面想,那个人没准儿就是在试图控制你的思路,并潜移默化地驱使你敌视自己遇到的每一个人。

这些讽刺都是他们对你顺从程度的测试,

而当这些行为出现的时候你又是怎么做的呢?你由着他们去了,你不假思索地原谅了他们,因为你下定决心要做他们最特别的那个伴侣——那个能够包容他们的一切并且为了他们的幸福可以不惜任何代价的人。

对自我认同的侵蚀

通过用行动把在理想化阶段对你说过的好话一句一句都收回来,心理变态的恶情人会逐步剥离你的自尊。他们会公然对你的梦想大肆嘲讽,同时隐晦地暗示你也许并不是他们的那个“对的人”——即便如此,他们也会牢牢地把你捆在身边,享受着你给他们的关注。

你可能还会开始更加主动且频繁地试图与那个人交流,并努力无视那种挥之不去的、对方其实根本不想跟你说话的感觉——那种那个人就是单纯地“受够你了”的感觉。

1.把女朋友置于一个完全无解的、是个正常人就会感到嫉妒的语境之中,尤其是通过谈论他的前任依旧多么爱他。2.虽然女朋友已经试图用最通情达理的方式做出回应了,他还是指责她吃醋。3.分明是他先挑起的问题,他反而转回头来扮好人去“原谅”女朋友,并且像老师训学生一样教育起她来。这种情况维持得越长,以上案例中的“她”就越会相信自己的嫉妒心可能真的是个问题。

你可能会感觉自己变得特别黏人,特别需要关注,这种情绪也同样来自那个人的诱导。想想看,那些没完没了的对话和源源不断的注意力都是谁起的头?

比如你是不是曾经有过酗酒的毛病?如果有过,那么那个人在外面偷腥的问题和酗酒一比就不算什么了。比如你们两年前第一次约会的时候你是不是迟到了?那么你还有什么理由抱怨那个人三天不理你?而如果你试图翻那个人的旧账,那么你立刻就会被说成一个爱抱怨的、刻薄的神经病。

诸如“同理心”“友好的表现”以及“他人的感受”之类最基本的概念来。这些与人相处时最基本的注意事项,正常的成年人应该早在幼儿园里就学到了。你并不是第一个依然期待着能唤起那个人善良的一面的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而你呢?你会反驳,你会试图复述当时你们的对话,然后你会发现自己的这种表现似乎既无聊又琐碎,还特别招人烦。而恶意蛊惑的重点就在这里:你的那种表现确实无聊、琐碎、招人烦。因为谁没事儿闲得会把健身改成吃饭这种小事儿没完没了地讨论呢?这种事儿能有多重要?在正常的情感关系中,这种事儿出现一次两次你根本不会在意。但是在和心理变态的交往中,这种毫无意义的谎言出现得实在是过于频繁,你总是让自己陷入这种荒诞而毫无出路的对话之中,感觉简直像个走火入魔的侦探一样。说到侦探,如果你的确能拿出一些证据来——短信或者邮件之类的——证明恶情人说了谎,那个人就会用冷遇和“妄想狂”“神经病”之类的指责来惩罚你。长此以往,你会相信自己的确很烦人,并且意识到开诚布公的交流已经不容于你们的关系之中了。

因为心理变态实际上无法与你分享那些亲密的幻想,他们只是通过观察来让自己的行为能与你的相配而已。当你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一定会很震惊,因为你会发现,那些亲密时光中充斥了你的精神和情感的欢愉,拥抱着你的那个人从未体会过,在那种你毫无防备的时刻中,他们只是在冷静地观察和学习。

不,这不是你的问题,这永远不会是你的问题。

能让心理变态发自内心地感到焦虑不安的事物寥寥无几,但独处绝对是其中之一。由于缺乏自省精神,他们独处的时候往往没什么好想的。

但是我们在努力恢复的过程中总会体验到来自他人的小小的信任与善意。这正是上文提到的“恒定量”可以发挥作用、改变人一生的时刻。因为这时候我们重新体会到了在真心对自己好的人身边是多么舒适,

心理变态会通过大量异性友人来营造这种受欢迎的假象:围绕着他们的可能有异性朋友、前任以及你的潜在替代者们。他(她)会在这群人之中制造三角关系,一方面引起冲突,另一方面让自己看起来更有价值。(引自罗伯特·格林的《引诱的艺术》)

他们会不断地向你暗示自己随时有可能去考虑新的选择,或者和别人一起打发时间好让你一直难以平静。而每次你提起这种事,他们又会全盘否定,然后指责你神经过敏、想太多。

那个人就是刻意想让你就这些社交媒体上的事情与他们对峙,因为这些事情太小了,小到你会在意就足以让你看起来既疯狂又嫉妒。

所以我要在这里向你介绍所谓的“大侦探守则”。这是一条很简单的规则:如果你和某人的交往变得像侦探破案一样扑朔迷离,那就说明你应该马上把这位请出你的生活了。

大结局

你知道这样不好,但是你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所以你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到处寻找线索,然后你就会发现,这个新欢和你的前任已经互动了挺长时间了。他们一直在社交媒体上互相调笑乃至于调情,而你之前居然从来没有发现,那时候你实在是太关注你的前任本身了。

这就是不要和你的前任保持联系非常重要的缘由。如果你一直关注着他们的新恋情的发展,你只会继续用更多无解的问题和自我怀疑折磨自己。你每多看一次都会后悔。

PART 4 重获自由

自省与不安全感

所以你现在知道自己的不安全感都是什么了吗?拿出纸笔来把它们记下来吧。这可能在未来会继续挽救你的生活。一旦你对这些不安全感有了认识,假如有人再试图利用它们,你就能够及时发现了。而且更棒的是,你还可以开始做出改变——去成为更好的自己,给自己更好的生活。

1.外向(Extrovert)和内向(Introvert)2.感觉(Sensing)和直觉(Ntuitive)3.思考(Thinking)和情感(Feeling)4.判断(Judging)和知觉(Perceiving)

尊重自己

当你终于不再从外界寻求认同,不再徒劳地忙着取悦所有人,你也许会产生这么一个念头:为什么别人就不能像你一样呢?为什么他们就不能像你一样随和、热心、善良、无私、亲切并且有自知之明呢?

我会时时问自己这个问题:“我会用那个人对待我的方式对待别人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我就不会再让自己受到那种对待。